天下父母,沒有不愛孩子的。但天下父母,要真正做到懂孩子、會愛孩子、會教育孩子,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
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
家長們愛孩子,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。
尊重孩子,就是在日常的大連家庭教育中堅持與孩子協商,不把自己的教育意志強加于孩子;
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選擇,不把自己的興趣與選擇強加給孩子;
就是要將自己的教育要求,真正建立在孩子內心認同的基礎上,否則,你再好的教育愿望,對于孩子來講也無濟于事。
不與別人的孩子比高低,只與別人的孩子比優勢
家長們愛孩子,要懂得天下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,天下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,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比自有其長處,也必然有其短處。
這就是說:對待孩子的未來和期盼,應該持一種“理性思維”,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盲目地比較,更不能進行盲目的“攀比”,否則,會把自己的孩子逼進學習與生活的死胡同,進而患上學習失敗恐懼癥。
不與別人的孩子比高低,只與別人的孩子比優勢,就是讓孩子明白,你有所長,我亦有所長;你有所短,我亦有所短;賞其所長,容其所短。知道自己的長處,弘揚自己的長處,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會越來越自信;明白自己的短處,知道人無完人,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會越來越理性。
要讓孩子的學習與生活變得有意義
無論是學校學習,還是家庭學習,如果是強制下的學習,或許就會出現一種情況:孩子們要么是為家長而學,要么是為老師而學,要么是為將來的工作而學,而不是真正為自己內心的成長與發展需求而學。
因此,從整體上講,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、學習意愿會變得十分低下!
無法喚醒孩子內在的學習意愿的教育必然是效率低下的教育。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學習意愿,就必須讓孩子感覺、體驗、認知到當下的學習與生活是有意義的。
微信二維碼
手機站